说是商君书,“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驭民五术”,极大推高了王室、皇室的地位,却再次将民智放到了一边。
为了统治,历朝历代都对民智二字讳莫如深,穷苦百姓就那样混混沌沌的,被世家、大族裹挟着推翻了一个个朝代。
世家都狗日的没了,民智依然未开,几千年来,就出了太祖高皇帝这一个真正的平民皇帝。
太祖高皇帝为了开启民智,做了不少努力,其一,就是免费教育。
设立中央官学:国子监。
设立宗学:主要招收世子、长子、将军、中尉等贵族子弟;
地方官学:府学、州学、县学、社学三级。
在这些学府读书,不要束脩,包吃包住,免徭役,发粮食。
统一穿着、固定上课时间、上课出去要请示、出入学校要登记、有节假日等等一系列制度。
这便是洪武年间的读书人所享有的待遇。
升学流程,也是社学升县学,县学升州学,州学升府学,府学升国子监。
整个洪武年间,只举行六场科举。
绝大部分的学子,都是一级一级升上去的。
另外国子监的毕业,要修够学分,只有积累足够的学分才能毕业,毕业后委以官职。
最重要的是,在国子监学习期间,学子们要观政,这个观政就是去六部观看官员们做事,观政完了之后还得有观政部门开具的观政文书。
而这套选拔官员、人才的制度,随着太祖高皇帝的驾崩,轰然崩塌。
建文皇帝登基后,废除了大部分相关的规定,而对开启民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废除了社学。
建文皇帝把教育国民的权力,从朝廷手中还给了大族、富户、豪强。
穷苦百姓人家的孩童,又读不起书了,本来有几分拨开的云雾,又浓郁了起来。
科举,又一次成了大族、书香门第把持学识的手段。
那微不足道的上升之路,不够是愚弄世人罢了。
恢复社学,对所有大明朝适龄孩童开放,一级级升学,才是“启民智,振华夏”的真正道路。
李春芳的笑问,陈以勤郑重点点头,陈家确实有了更高追求,要重走上古世家的道路。
见状。
张居正、高拱、胡宗宪、李春芳、吕芳全部色变。
驾驭万民,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民智未开,作为内阁阁老的他们都这么难了,真要是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