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终于基地高层再也不能忍受持续的高投入和遥遥无期的缥缈希望,他们彻底关闭了这个项目,代码组解散,老教授无奈地提前退休,其他组员大部分被调走,他们去了另外一个研究机构,从事量子计算机的代码开发,量子计算机现在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研发项目。吴凡没有地方可去,他被调到气象中心机房的维护中心,该维护中心的主任叫赵宇,他手下只有吴凡这么一个下属。吴凡的工作很清闲,就是负责那台大型服务器日常的软件维护,定期运行维护程序来清除内存数据并监控程序的运行状态。
赵宇四十出头,他对自己目前的职位很不满意,维护中心只是边缘的技术支持部门,他在这里可以说没有任何上升的机会。他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不上心,经常不在办公室,反而热衷于参加一些和国内其它机构和单位的学术交流和会议,听说他忙着和几所大学在搞一些小项目,给他私人赚点外快。
分子计算机项目彻底搁浅了,仓库里还堆着几个闲置的分子处理器,闲来无事的时候,吴凡拿来两个小型的分子芯片,连在自己的终端上,鼓捣着自己的代码。对此赵宇也知道,他只是轻描淡写地提醒吴凡,作为他业余的爱好搞搞可以,不要耽误正常工作。
吴凡有自己的想法,在分子芯片代码组工作一年多的时候,他就觉得目前代码开发的方向应该走不通,他设想了一种混合的硬件模型,把传统的硅基芯片和分子芯片用总线连接起来,转而开发一种相应的混合式程序代码,由硅基芯片负责逻辑运算,分子芯片负责海量的数据运算,他敏锐地感觉到这可能会成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他也尝试把自己的想法私底下告诉了老教授,立即遭到对方的斥责,在古板的老教授看来,这种混合式的代码简直就是异想天开,离经叛道。
讲到这里,吴凡停下来,看着手里的茶碗,另外两个人沉默着,仿佛还沉浸在他的讲述中,他们是第一次听说分子计算机,稍顷,张志辰回过神来,他说:“那你后来有没有自己尝试过那种混合式的代码?”吴凡叹了口气:“我在终端上做过几个代码模型,有一个看起来有些希望,但也仅此而已,要想试运行,代码还需要修改,同时要验证它,就需要较长时间,更需要大量的算力,比如占用我们气象中心那台大型机的算力,这就更加不可能了!”
雷江华一直在看着吴凡,这时他俯过身来,声音有些低,但清晰可闻,他说:“你试一试,做一个小型的代码程序,如果有用,我把它运行在我们的服务器上,只要能够躲开扫描和监控程序,每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