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王府君的话,所有企业家都迫不及待的翻到了报告的第七页。
没过半分钟,现场就有人发出了情不自禁的低声惊呼。
这标准也太高了吧?
光是对竞购企业的规模要求中年营业额不得低于150亿大周币或市值估值不得低于800亿大周币这一条,就把在场一多半的公司卡出去了。
这样一来,岂不是只有四五家企业才有资格参与竞购了么?
连新崛起的字节和买团都有点勉强。
字节和买团的势头是很凶,营业额距离150亿应该差距不大,目前的估值倒是超过了百亿迈元,距离八百亿大周币相去不远。
几乎所有人,都不由自主的瞥了那几个头部巨佬一眼,心里酸溜溜的。
怎么什么好是都是他们的啊?就不给小企业点活路吗?
心里虽然有点牢骚,但所有人也都知道,一旦涉及关键企业的收购,无论任何国家,都需要经过审批和资格预审,这都是常规操作。
买卖双方谈好,最终却没有获得所在国家或郑智实体的审批而导致失败的,数不胜数,无论迈国还是尤罗普,例子都不少见。
例如高卢否决百事达能收购案,迈国否决杜拜港PO公司收购案,迈国否决周海油对优尼科收购案,大家拿否决必和必拓对钾肥巨头PotashCorp收购案,意呆利否决西拜Abertis高速公路收购案……
不只是跨境收购可能会被否决,境内收购同样可能会被否决。
比如高丽否决三丧对高丽船厂收购案、迈国否决ATT收购Tmobile以及Staples收购Office Depot、盎国否决阿斯达和森宝利合并案……
在这方面,大周被人诟病的比较多。
但实际上,在大国中,相比之下,大周算是动用行政指令干预资本市场收购案最少的。
最多的是尤盟,其次是迈国,至于倭国和高丽,更是直接立法,禁止外国企业对很多行业进行收购。
倭国甚至不止是立法,其国内还有诸多民间团体协会之类的有类似规定,让外国人根本没办法在当地独资开展业务。
例如动作片行业,明着没有对这个行业任何的外资管制,但你想进去,演员找不到,发行找不到,还会被各种各样的调查。
方大强有个朋友的儿子去倭国留学,毕业后根本不想回家继承家业,就想在倭国搞个动作片制片公司。
折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