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周乔决定让伯母周丽梅骑车,自己则找来一根绳子,把于奶奶和周丽梅安全地绑在一起,同时用双手在后面支撑着。
就这样,一前一后,两人小跑着跟在自行车后面,花了近二十分钟才赶到凤城市人民医院。
幸好她们住在城里,否则在乡下,这样的紧急情况可能会延误治疗,后果不堪设想。
到了医院,母女俩立刻大喊求救,值班医生和护士迅速赶来。
面对医生的询问,周乔和周丽梅只能如实相告,她们对老人的具体病情并不了解。
医生一边责备她们疏忽,一边急忙展开救治。
大约半小时后,一位护士出来严厉地批评道:“你们作为家属怎么这么粗心?老太太是因酮症酸中毒而休克的,她患有糖尿病,平时应该多加注意。”
酮症酸中毒?这对母女完全不知所措,以为只是普通的肠胃问题。周乔惊讶地发现,原来于奶奶一直患有糖尿病,但她从未见过老人服药或注射胰岛素,邻居们也未曾提起过。
在这个年代,上了年纪的人普遍消瘦,因此于奶奶的症状并未引起她们的怀疑。
“对不起,我们真的不知道。”周乔诚恳地道歉,“请一定要尽力抢救,无论费用多少,我们都愿意承担。”
护士的态度稍微缓和了一些,安慰道:“我们会尽全力的。”
周乔随即前往缴费处,准备支付押金。
虽然1983年的医疗体系允许先救治后付费,但由于欠费现象普遍,医院逐渐改变了政策。
改革开放虽带来了经济繁荣,但也使得医患关系变得紧张,彼此间缺乏信任。
最终,周乔预付了200元医药费。尽管于奶奶性格冷淡,但在租房困难的年代,找到这样合适的住处实属不易。
周乔希望老人能早日康复,即使将来继续维持这种互不干涉的关系也无妨。
周丽梅则在一旁焦急地来回踱步,时不时担忧的向门口张望。
周乔面对着一个棘手的情况:于奶奶没有家人,邻居们也几乎都与她疏远了。
当夜幕降临,医院的走廊成了她们俩临时的休息之地。
清晨醒来时,鼻塞让周乔感到些许不适。
直到早晨七点,医生终于带来了好消息:“奶奶的情况有所好转,但体内的炎症还需要时间治疗,需要住院几天。请尽快办理相关手续。”
当天中午十一点,于奶奶终于睁开了眼睛。守在病床边的周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