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冶铁技术高度发达,无坚不摧的陌刀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工部的库房中,常年把钢锭储量,当做作是否考核达标的标准。
不管是工部尚书-李大亮,还是姜行本、虞昶两位侍郎,都把钢锭看的比自己的命还重。
但自从半个月前,从东宫回来,三人就变了,他们把铸铁,提上了议程。
在三位大员的主持下,三百多名工匠,实验了六七十次,才算搞明白,这种技术。
他们将铁水熔液注人一个粘土模子而成的。模子由模蕊和横壳构成。粘土模型放在一个凹坑里,熔铁炉有一出口,以便铁水流进模子。当铸件冷却后,便打碎模子,再取出铸件。
但太子看了并不满意,一千多年前的秦朝,便可做到军工统一,弩机的所有部件,都可以在战场上进行快速替换。
这种炮,小则几百斤,重达几千斤,在战场上坏了,不能换件,难道跟敌人说暂时不打了,等我们拖回去,修好了再打!
姜行本和虞昶在匠作坊蹲着,带着匠人连轴转,又弄了十天,才弄了一个模子。如此,便可以对小炮进行统一标准的连续浇铸。
当然,规格统一了,但每次铸出来的炮身,上面的精纹也是不相同的。且炮的质量的优劣取决于工匠浇铸技艺的高低。
而在打碎模子取出炮的铸件毛坯后,还要用一根长轴上的钻头,用水车的做动力进行镗孔。
这种炮,是一种后装滑膛加农炮,整炮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炮管、敞开式炮腹和子炮。为了增加实用性,还特细铸造了一些固定件,以便把它们固定在船舷和城墙上的炮,还会设有转向用的舵杆和舵柄。
镗孔后要进行炮的测试,包括目测,用铁锤敲打,进行逐步加大火药量的发射,最后一次发射的火药量与弹丸重量要相等。
在这一点上,还得说东宫提供的特殊人才-李畋。所有的火药,都是他带人亲自调出来。
使用这种火炮时,需要先将火药和弹丸填入子炮中,然后再把子炮装入炮尾处的炮腹中,并楔上固定子炮用的木质或铁质炮闩,之后才可以点燃子炮上的火药,完成射击。
这种炮有很多优点,如发射速度快、散热快、更换快等,是李承乾苦思冥想好久,才选定的炮形。
这种炮使用预先装好弹药的子炮作为发射单位,且每门炮都会配子炮数个。当佛朗机炮发射过后,炮手可以在几个呼吸内取下发射过的子炮,换上新子炮,继续发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