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刻方汉良真的有些诧异了,他没想到张扬会如此重视这款药物。
不过他也没多说,在德国多年的工作习惯让他养成了严谨的“先看数据再发言”的好习惯。
大约十五分钟后,他缓缓抬起头,将平板递还给了张扬。
“张总,虽然我在BI公司没有参与这款药物的研发,但这个临床数据确实有些低于预期了;我和这款药物的很多核心研发人员都聊过,他们心理预期是至少5%以上。”
“回到刚才您的问题,他们后续有没机会通过调整药物成分提升到7%?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这需要一点运气。”
“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了解过这款药物,我觉得这款药物的设计思路是没问题的!”
张扬微微点头没有接话,示意方汉良继续往深处说下去。
见状,方汉良接着道:
“尿毒症患者血液里主要有两种分子物质,一种是大分子物质,一种是小分子物质。”
“目前血液透析的工作原理只能将有害的小分子物质排出,比如代谢物尿素、肌酐和尿酸。”
“再比如体内多余的水分,钾离子、钠离子等食物中吃入体内的微量元素。”
“另一种大分子物质……”
“血液透析是无法清除大分子物质的,最常见的是低密度脂蛋白(LDL),但最重要,也是最具有毒性的是‘蛋白质结合毒素’。”
“这些毒素在血液中与蛋白质紧密结合,形成大分子复合物,使得透析膜难以对其进行有效清除,久而久之,它们会大量累积在体内持续对透析患者造成伤害。”
“而‘BI-毒素过滤催化剂’最核心的药物成分就是快速分解、击碎大分子复合物,让其变成小分子,从而提升过滤效率。”
“这个思路是对的,而且实验室的数据也还可以,按照常理来说临床不至于有这么大数据误差,真是有些奇怪……”
说着,他摇了摇头:
“说实话张总,我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数据差异这么大,甚至有可能连他们的研发团队也不一定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所以,需要运气。”
张扬微微叹了口气,这就是真正的药物研发流程。
实验室数据不错,但上了临床就会遇到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但更令人绝望的是,你甚至都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
运气好能快速发现,运气不好卡个三五几年也正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