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那不成了‘夺’笔了?哈哈哈!”
(指实掌虚:欧阳询在《八诀》中说过“指齐掌虚”,虞世增在《笔髓论》中说过“指实掌虚”。)
(背后抽笔的典故:出自《晋书王献之传》,是说王羲之看到儿子王献之在练书法,欲从背后抽他的毛笔。结果,竟然没把笔杆抽脱,于是感慨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即指王献之未来的书法成就不可限量。当然这个典故出自“二王”,对后世影响很大,皆据此认为练字时一定要牢牢握紧笔杆。明朝大才子解缙就认为“学书之法……捏破管,书破纸,方有工夫”,不过亦有提出异议者,如大文豪苏东坡,他便认为“书不在于笔牢,浩然听笔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为得之。然逸少(王羲之)所以重其不可取者,独以其小儿用意精至,猝然掩之,而意未始不在意,不然,则是天下有力者莫不能书也。”他这是从实际出发的合理分析,很有借鉴意义。因为王羲之的书法是卫夫人启蒙的,小说中大胆延伸,用到了卫夫人身上,关于“抽笔”的用意,同时结合了“不失法度”“用意精至”的内容在里面。)
50938347
凡峥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六一书屋】 www.6186618.com,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继续阅读哦,期待精彩继续!您也可以用手机版:m.6186618.com,随时随地都可以畅阅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