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武器一水的木棒。
三天要走二百里刘绛亲自带头,跟众人一起行军。
这也让原本有些怨言的队伍全都闭上了嘴,毕竟主将都跟着一起走,你还有什么话好说?
三天的时间刘绛就带着人围着钟山绕,早出晚归,三天走下来士卒们叫苦不迭。
多数都是脚上磨起了大泡。
刘绛自己倒也还好,体力充沛,跟他一起走的陈小乙和王小二也全都累垮了。
看着这帮兵的体能,刘绛就知道想要练出岳家军那种精兵真是任重道远。
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整训,整支军队的精气神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四月,有消息传来,蜀国皇帝李檀病逝,传位于其子李上阳,但大权掌握其叔父李桂手中。
关中,北赵大将慕容延宗率军已经跟叛军对峙一月有余,大小数十战,战事很焦灼。
至于北方,二月底的战事到了四月初才有消息,北赵平叛军队先败后胜,在代北之战击败了六镇起义军,北王拓跋洛率军退回了塞外。
原本在晋阳坐镇的段法兴亲自赶往幽州,带着幽州和辽东的边军加入战争,成了战役的胜负手。
除此之外,就是太傅谢谆病逝,宣威将军杨孝钦,前司州刺史张彻、平东将军高大年等全都选择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之间,选择了派遣使者承认李如愿在建邺的合法地位。
接受朝堂的号令。
这些人全都是参加过勤王的队伍,但眼下却都无一例外的表示承认建邺的朝堂仍然是具有合法的统治地位。
其中原因也大概是看出了李如愿目前已经差不多势不可挡了。
但以上这些消息,全都没能让建邺的李大将军意外,或者吃惊。但桓家人,总会给你点惊喜。
用咱刘大红心里话说,这特么整活,害得看老桓家。
四月初,桓纵带着前军,包括他的伯父齐王桓琰在内,赶到了江陵。
早就得到消息的桓璋带着江陵文武,盛装赶到渡口迎接自己的兄长桓琰。
虽然兄弟两个早前都视对方为对手,但眼下桓璋觉得自己应该体面一点,毕竟三哥桓琰已经失去了全部的本钱,没资格参与到接下来的竞争之中了。
桓琰这一路的态度,桓纵早就把这些告诉了父亲,桓璋也觉得这人也是哀大莫过于心死了。
等到桓纵所乘坐的楼船赶到渡口之后,桓璋带着一众人干等,却不见桓琰下船,最后是桓纵急忙过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