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很疑惑苏泽是从哪里搜罗的这些巧匠,这位名叫苏春的造桥工匠,手艺确实精湛,就是每次提出的工程都太过惊世骇俗。
比如苏春曾经提出,要在当年破六韩拔陵渡铸造浮桥,让六镇遗民逃入夏州的地方建造一座永久性的浮桥,沟通黄河南北两岸。
这个计划当然被苏泽拒绝了。
理由是如今北方不宁,建造浮桥耗时耗力,最后还可能成为北方游牧民南下的通道,实在是得不偿失,等五原城建立起来,能控制住北方防线的时候再造也不迟。
接下来,苏春消停了一阵子,然后又在工部曹来了一把大的!
他建议在华州武乡县,和对岸的蒲板津之间,修建一座永久性的木质浮桥!
作为政事堂参知的于谨,在见到这份图文并茂的详细计划后也被惊呆了!
在黄河上建造浮桥也不是没有先例,当年秦昭公就曾经在蒲板津建造浮桥,但是那些都是临时性的浮桥。
而苏春提议建造的是永久性的浮桥,这是一座能够容纳四匹马同时前进的军民两用浮桥。
作为一名军事将领,于谨很清楚这座浮桥的战略意义。
作为一个防御整体,潼关周围其实有三个战略要地——潼关、风陵渡、蒲板津。
其中风陵渡虽然也是能够往来黄河的渡口,但是比起蒲板津来说地理条件差了不少,顶多用来传递消息,无法通行大军。
真正能够容纳大军通行的,其实也就是潼关和蒲板津。
真正在蒲板津建造浮桥,沟通黄河两岸,那么华州的军队就可以迅速出关中,进入洛阳附近的京畿地区!
对于关中的战略得失,苏泽也曾经和麾下的重臣讨论过。
关中这个地方,优势就是自成一体,有四塞之固,如果占领好潼关这些重要的关口,无论中原怎么动乱,关中也能闷头发展。
这就和秦并天下之前很像。
但是关中的劣势,也是太过于自成一体,导致关中也是一个大监牢,很容易被堵死在关中。
秦灭六国这么费劲,以及当年刘邦打出关中的艰难,都说明了这个道理。
蒲板津建造渡桥,就是趁乱建立一条稳定的出关通道,那关中才是真正的进可攻退可守!
于谨在见到苏春的计划后,认真研读了他的计划书,竟然觉得他的计划似乎真的可行!
今天实地考察,武乡这段黄河真的很窄,远眺就能看到对岸的渡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