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前,平和地说:“他啊,是打金陵来,来看看你的罗晟伯伯,你可不可以去喊一下,让你那罗伯伯出来,就说——有一个罗爷爷要见他。”
孩童剥开了牛奶糖,咀嚼着,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也不说话,蹦蹦跳跳地就进了巷子。
顾正臣看着有些紧张的罗贯中,笑道:“你能体会到贺知章当年的心情了吧?”
罗贯中叹了口气,并没说什么。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应在自己身上,除了“少小离家”不对外,其他都对上了。
四十岁出头的罗晟跟着孩子走出了家门,站在巷道里看向老槐树,疑惑的目光聚焦在了树下的老人身上,走了几步,身体顿时僵硬起来,脚步沉重得无法迈出,哽咽着,直至破音:“是你吗?达!”
这一声呼喊,让孩童震惊。
罗贯中缓缓地站起身。
罗晟跑了过来,至近前端详着罗贯中,猛地跪了下来,放声痛哭:“是你,你回来了,你终于回来了,这些年了,你去哪里了达……”
罗贯中低头看着泪流满面的儿子,也跟着泪眼婆娑。
天下大乱时,不敢对外说起家乡何处,生怕牵连到家人。等到大明开国之后,想想朱元璋都将张士诚挫骨扬灰了,那狠辣的程度,让罗贯中更不敢与家人联系,甚至连家也不回,就留在杭州等地专心写书。
等后来遇到顾正臣,解开了心结,这才有了回家的心思,只是后来远航又耽误了,返航之后,又遇到顾家登门,顾正臣欲回山西认祖归宗,这才顺理成章地一路而来。
罗贯中别过家人太久了,上次见罗晟,还是他成婚不久,弱冠青年,如今自己也垂垂老矣,他也步入不惑之年……
顾正臣看着两人痛哭,也不打扰,带着萧成去了不远处的桥边站着。
萧成回头看了看,轻声道:“让他一个人留在这里,合适吗?”
顾正臣反问:“要不然呢,我陪他住这里?”
一个老人了,离家几十年,终于回来了,总不能不让他住在家里跟着自己去阳曲吧,再说了,罗贯中接下来需要专心写作,心安之处,才是他最好写作的地方。
这里是他的根,在这里完成一本著作,也算是给山西一个礼物了。
至于安全问题——
一个老人家,在儿子、孙子的陪伴之下,在自己家里能有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