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司出了些问题,便气馁心寒了。”
朱标行礼,严肃地回道:“父皇,儿臣没有气馁心寒,只是认为,信访司若是长期东宫化,必然会因为其身份特殊而引发更多问题。信访司在创建之初,儿臣引导、维护,是为了信访司可以为民请命。”
“当下虽有部分信访司出了问题,但大部信访司为百姓做了不少事,平了民怨,作用依旧不容忽视。现如今诸制已定,是时候让信访司归于朝廷之下,儿臣也好安心跟随父皇学习治国之道。”
朱元璋笑了,目光看向詹徽:“既然太子都这样说了,那信访司便交督察院打理吧。”
詹徽走出,行礼道:“臣领旨!”
朱元璋站起身来:“信访司归督察院,那督察院的责任更重。日后出了问题,朕可就要拿你们是问了。”
詹徽苦涩不已。
这就是个烫手山芋啊,信访司那么大,那么广泛,有一些出问题的很正常。
林子大嘛,没办法。
但又不能不领,只能忍着沉重接下。
返回武英殿,朱元璋坐了下来,对站到桌案一旁整理奏折的朱标道:“交出信访司是对的,虽说信访司日后不能独立于官员之外,可能会受制于升迁胁迫不得不闭嘴,但相对于信访司自称东宫之臣,危害地方来说,已经轻了不少。”
朱标有些愧疚:“儿臣从未想过这些事,若不是顾先生详细说明,还被蒙在鼓中。”
朱元璋拿起一份奏折,展开了说:“顾正臣看出了苗头,也斩断了这个苗头,这是好事。所以朕就经常说,为官也好,为君也罢,总需要出去走走看看,要不然,谁知底下有多少龌龊事?”
“还有那知县王关,倒是厉害,在外有着不错的官声,结果却是个该千刀万剐的,说起此事朕倒想踹顾正臣几脚,这等人一刀砍了岂不是便宜了他,拉出来凌迟才对得起他瞒上欺下、滴水不漏的好本事!”
朱标心思一动:“父皇,儿臣也想出金陵看看。”
朱元璋哼了声:“别说你想去山西。”
朱标想要说的话被堵在了口中。
朱元璋扫了几眼奏折,提笔添了几个字便丢在一旁:“山西你不能去,山东、河南、北平,你也不能去。你若想出去看看,再等几日,待番薯挖出来之后,去一趟凤阳吧。”
朱标无语。
去凤阳那不是回老家,除了看坟上香,还能做啥,那里的山山水水自己早就走遍了。
朱标收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