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铸币场里的人,都是品级不高的官员,真要杀起来其实也是很简单的。
两个官员就这么堂而皇之讨论,毕竟漂没是朝廷的潜规则,漂没的银子也不是他一个人独占,那是要交回户部小库房,然后再按照官职高低分配。
是的,为什么大明朝官场贪腐严重,根本原因还是大家都的了好处,自然就没人说什么。
在地方上,官员们通过杂税加征的方式赚钱,比如总督或者巡抚的加派,一般是在正税一两银子基础上增加一钱银子,这笔银子一部分落入总督、巡抚手中,剩下的则是知府和县令分配。
而一府加派的银子,则是知府和县令分配,都不会全部落到自己口袋,而是雨露均沾。
县令是朝廷的正式官员,他们不会亲自去收税,而是通过胥吏去征收,只要把他们该得的交上来就行了。
而胥吏收税也能贪污,明朝只要税收来自实物,大头其实还是粮食。
百姓交纳粮食的时候,官府是用斛来装的,百姓将粮食放进斛里,再称重,计算自己完成的粮食份额。
谷堆要按尖堆形装起来,会有一部分超出斛壁堆形装起来,会有一部分超出斛壁。
就在百姓为交完公粮松一口气时,胥吏通常都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准斛猛踹一脚,此时超出斛壁的部分谷粒会倒在地上。
这就是淋尖踢斛,踢出的部分就是所谓粮食运输中的损耗,这部分就成为胥吏的合法收入,这一招最关键的就是踹斛这个动作。
因为胥吏和武职一样,大多也是世袭,所以据说往往还有家传绝学,就是这踹斛一腿。
为了这一踹的风情,胥吏需要苦练很久,具体方式传说是先在自己家附近找棵树,从踹树开始,以树干不动、落叶纷纷为最高境界。
胥吏,其实就是古代他们里三班六房里人的统称,「三班」指的是皂班、壮班和快班,「六房」则是指吏、户、礼、兵、刑、工六房,他们是衙门里基本的人员构成。
而到了中央层面,自然不会这么下作,总不能地方官员带着粮食上缴,你也给上一脚。
于是,朝廷对下面的拨银,就成了官员们主要的收入来源,那就是漂没。
一般朝廷拨出银子,从户部库房出来到对应的衙门再到运出京城,都要各扣下一、两成。
这笔银子中一部分会以冰敬炭敬这样的方式作为福利发放给各自衙门里的官员,可以说大家都能分得这笔银子,而另外一部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