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心境。
而诗末“欲整还乡旆,长怀禁掖垣。谬称三赋在,难述二公恩”,则充分流露出杜甫对于二学士的有着饮水思源的感激之情!
《春日江村五首》其一
杜甫
农务村村急,春流岸岸深。
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
茅屋还堪赋,桃源自可寻。
艰难昧生理,飘泊到如今。
杜甫于永泰元年(765 )春归浇花溪草堂后作了《春日江村五首》 ,自乾元二年(759 )冬入蜀,时已六年。此诗乃诗人见农务、春流起兴而作,藉诗以抒发心中思绪。“茅屋还堪赋,桃源自可寻。”一句可以得见诗人当时草堂托居的生活虽然简朴,但“桃源”一词象征了杜甫内心所向往的纯净美好的理想境地,寓居的草堂纵是外人眼中简柄的茅屋,但因诗人安定平静的心境,而别有一番风景在心中。
杜甫生于大唐开元盛世。他不仅拥有盛唐文人所具备的热情、宏伟气魄和时代责任感,而且,他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比同时期的文人更多、更深。杜甫于公元759 年冬,为避安史之乱而入蜀,在众多亲友的资助下,建了被后人称为文学圣地的“成都草堂”。
在杜甫漂泊的一生中,成都草堂的那段生活,相对充满了闲适、安定的色彩,在草堂雅致、清幽的起居生活中,饱经忧患的诗人暂兔到处流徙的生活,身心都得到了休憩。寓居成都草堂是杜甫一生中一段非常重要的时期,诗人明澈、恬淡退隐的心境,使他的创作心态有了明显的转变,诗中随处可见诗人的隐逸思想,诗人彻底抛弃了“奉官守儒”的终极价值追求。其诗歌中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超脱,表达了隐逸想法,甚为高旷、自适。
在中国文学作品中,桃花具有象征春天、女子、隐逸、理想世界等诸多的意象,同时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众多意象中所不可缺少的。古人常以内心直接的感触来捕捉客观景物,花开花谢、春去秋来的自然现象容易引起文人雅士油然而生的情致与内心的感怀,因此花意象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意象群中一个重要的审美意象,而其中的桃花意象亦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多次重复出现,成为中华民族文他心理的重要符号,展现出古人的丰富情感内涵和审美意蕴。
正因杜甫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深刻的社会体验和广阔的观察视野,对中国传统文他采取广纳博取的开明态度,加之“诗是吾家事”的家学传统,使他对诗歌有着一种传承的执着精神。
从杜甫诗中对于桃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