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源自诸葛亮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战略。可以说诸葛亮的一生,就是杀戮的一生,正是这样的杀戮,让他背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导致他只活了五十多岁。
危害二、促成孙刘联合,阻碍全国统一。从《三国演义》上看,如果没有所谓的孙刘联合,如果不是他去鼓动孙权,又智激周瑜,东吴也许根本不会与曹操为敌,那么在“赤壁之战”之前,三国或许就可以实现基本统一。就算东吴敢于对 抗,没有了刘备诸葛亮的协助,曹操也不一定在赤壁败得那么彻 底。就算曹军赤壁惨败,没有诸葛亮的计谋,刘备也没有那么大的能耐窃取荆州,便没有三足鼎立,没有了孙刘联盟,曹氏统一全国的进程应该能提前很多。
错误3.强行北伐,劳民伤财。
若说匡扶汉室是刘备的志向, 当夷陵战败刘备撒手白帝城,刘禅继位,他本有 机会可以洗白,既然以蜀国之力不可能统一全国,保蜀国一国安稳还是可行的。可他却屡屡明知不可而为之,为了先主的遗愿,非要搞什么北伐大业。先后七次北伐,蜀国疲于奔命,在他殒命五丈原之前,业已掏空了蜀国稳定的根基,再想求太平,已不可能。观其一生,他个人倒是赚了个盆满钵满,出将入相誉满天下,可是他的后人以及蜀国的后人,都因为他不可能成功的北伐而死得相当惨烈。
年少时我曾感动于他不忘旧主遗愿,立誓恢复汉室。长大了才明白,那不过是为了展露他个人的理想抱负。匡扶汉室不过是他实现个人抱负的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其所作所为看似大忠大义,实则只为一己之私。
如果说他实在看不惯曹操的为人,不屑与他为伍,也没有能真 正代表群众利益的先进组织可以选择。那么,他有没有第三种选择?答案是有。哪怕他在卧龙岗终老一生,也好过助刘备祸乱天下,也可以勉强说是忠于天下,忠于百姓了。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来思考一个问题:诸葛亮如果生于清末民初,他会选择井冈山吗?我认为他不会。因为他也是封建主义忠君思想的受害者,思维具有时代局限性,以他当时的见识,井冈山不是所谓的正统,所以他不会选择。从他跟随刘备来看,他应该不具备这样超越时代的智慧。其实,“汉室”也好,“魏室”也罢,越早结束纷乱,才越能国泰民安。尽管他也想的是统一,可是放着坦途大道不走,非选择这条蕞难走的路。他这叫聪明吗?
人们称颂诸葛亮,无非是源于他的聪敏才智和忠于大汉,当这两点都被证明了不可取,他还剩下些什么?
然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