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7年,孙可望亲率十万大军向李定国发动进攻。李定国当时仅三万人,双方力量对比十分悬殊。但孙可望的前锋大将白文选不愿内战,弃军投奔了李定国。于是孙可望惨遭大败,仅率50余骑逃走。
之后,无处可去的孙可望投降清军,成为一个光荣而且高效的带路党,并将西南的底细和盘托出,告诉了清军。
得知大西军的底细后,清军遂下定决心,全力攻打云贵。而在清军出征前,孙可望连写多封招降信,为清朝立下大功。
1658年,清军多路出击,捷报不断。原大西军部众被迫缩入云南。
等到所有人都回到昆明后,永历帝召集群臣开会,商议下一步行动。
讲官刘范首先发言,他主张杀回巴蜀,依靠夔东十三家,经营陕洛地区。
李定国主张杀回湖南,若不胜,再转移。实在不行,就退入越南,获取东南亚诸国的反清义士的支持,走海路到厦门,与郑成功汇合,共同抗清。
刘范、李定国均主张先转移,再图恢复。但永历帝身边的官员多为云南本地人,如黔国公沐天波、权臣马吉翔等,他们都力主退守滇西,不愿意背井离乡。还认为一旦事急,就逃入缅甸。
永历帝认为沐天波的建议好,便做出了留在云南的决策。
见永历帝决心已下,李定国只好少数服从多数。派出一部分兵力护送永历帝向滇西撤退。自己率仅存的万余人,阻击清军。
随后,清军攻陷昆明。李定国部署了自己人生的最后一局——磨盘山伏击战。
按李定国的想法,就算抗清无法成功,也要一战灭吴三桂的主力。
但这次伏击战,由于南明光禄寺少卿卢桂生潜出告密。吴三桂在得到消息后,火速下令急退,没有成功。伏击战变成了追击战。
而打追击战,清军兵多将广,李定国才万余人,根本没优势。
因此一番追击战下来,清军损失惨重,李定国的部队也是损失惨重。
此战后,南明大势已去。永历帝带着残余逃往缅甸。李定国寻找永历帝无果,从此两人再也没碰面。
就在清军集中全力攻打云南的同时,郑成功统率水陆军17万,在浙东与张煌言会师,两次大举北伐长江流域。
其中1659年的北伐,郑成功包围南京,打得江南为之震动。
但由于种种原因,郑成功的北伐,全部以失败收场。
李定国和郑成功,如果能有联动,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