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之兴,阴有翊戴功,为建文君所害。上悼惜不已,将追命之爵,以语后。后力言不可,上曰: “后欲为汉明德耶? 顾今非以外戚故封之。”竟追定国公,而命其子景昌袭爵,命下,乃以告后。后谢曰:“此上之大德,然非妾之志也。”上曰: “爵命非有功不与。朕方以至公治天下,岂有私意哉? 后继今勿复有言。”后曰: “上命已行,妾何言? 顾穉子未有知,惟上赐之师教,庶几上不辱大恩,下不累先人。”上曰:“后言良是。”命礼部择师教之④。
明成祖的意思很明白,封赠徐增寿并不是出于推恩外戚的原因,而是为了维护新政权的合法性,属于“公事”。而身为徐增寿姐姐的徐皇后不仅不高兴,还表示反对,而且自始自终她都没说出反对的真正原因,她似乎暗示说是因为担心徐景昌缺乏教养。可是封赠徐增寿的依据是他本人立下的功劳,就算徐景昌缺乏教养,也不应该影响对徐增寿的封赠。抛开这一点不谈,即便徐景昌真的缺乏教养,需要皇帝派遣师傅予以教导,可这与他承袭爵位本身并不矛盾。所以,徐景昌缺乏教养并不构成徐皇后反对封赠徐增寿的原因。
要想弄清楚这个原因,就不得不对徐皇后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进行一番分析。徐皇后乃是徐达长女,出于巩固明太祖与魏国公家族关系的目的成为燕王妃。这样的出身,使得她应该受到魏国公家族所赋予的正统性影响。笔者认为,这种正统性的影响,使得徐皇后在内心深处并不肯定弟弟徐增寿背叛建文帝的行为,甚至很可能因为联想到徐辉祖的忠贞而产生一种羞耻感。因此,她才会反对明成祖对徐增寿进行封赠。
甚至对于明成祖起兵造反,徐皇后很有可能在内心深处是不支持的。只可惜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徐皇后的真实想法不可能在史书中保留下来,相反,她大力支持明成祖靖难的事迹却被保留下来,并广为流传⑤。但是一些零星的记载还是能从侧面佐证历史的真相:
王即帝位,册为皇后。言: “南北每年战斗,兵民疲敝,宜与休息。”又言: “当世贤才皆高皇帝所遗,陛下不宜以新旧间。”又言:“帝尧施仁自亲始。”帝辄嘉纳焉⑥。
结合当时政治环境,笔者认为徐皇后此番话充满了弦外之音: 第一句话表面上没有道德上的是非评说,但是靖难之役毫无疑问是由明成祖发动的,所以这句话实际上带有对明成祖给百姓带来的灾难的一种隐隐的忏悔之情; 第二句话尤为重要,徐皇后专门拿出明太祖的权威作为依据,表面上是让明成祖对大臣们一视同仁,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