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皇太后的懿旨,在京师郊外给兴世子上笺劝进,兴世子因此受笺,从大明门直入皇宫,随即在奉天殿正式继位。而原本内阁给新帝拟定的年号是“绍治”,皇帝罢去未用,亲自拟定年号为“嘉靖”,这就是明世宗嘉靖帝称呼的由来。
从嘉靖帝即位开始,文臣们和皇帝之间,就对于以哪一位为皇帝宗法制度上的父亲(即尊为皇考)之事而展开了激烈的交锋。文臣们从大明祖制及儒家伦理出发,坚持要嘉靖帝以孝宗弘治帝(嘉靖帝三伯、武宗正德帝生父)为皇考,以武宗生母、孝宗皇后张氏为母后;嘉靖帝的生父、兴献王朱佑杬将改称为“皇叔考兴献大王”、嘉靖帝尚在世的生母、兴王妃蒋氏改称“皇叔母兴国大妃”。这样一来,大明皇统将在宗法上保持在孝宗、武宗这大宗一系,而不至于大统承袭出现转移(宗法礼仪上的)。
后世都知道,嘉靖帝一生对后妃子女的感情可以用“凉薄”来形容,属于“刻薄寡恩”之人,但他惟独对父母的感情异常的深厚,尊崇生母、感怀亡父,人所共知。因此,当年轻的嘉靖帝得知文臣们要让自己认伯父孝宗皇帝为父、以皇太后张氏为母,而自己的亲生父母反倒要改口叫“叔父、叔母”时,不由得勃然大怒、厉声反驳说:“朕父母俱全,何可为他人子焉!”
正德十六年(1521年)十月,嘉靖帝不顾群臣的反对,下旨追尊生父兴献王朱佑杬为“兴献帝”,尚健在的亲祖母、宪宗贵妃邵氏为“皇太后”(不是太皇太后,表示位份不敢压过武宗生母张太后的意思),生母兴王妃蒋氏为“兴献后”。不过,嘉靖帝毕竟刚刚继位,羽翼未丰,也不能立即就和文臣们撕破脸、和皇太后张氏闹翻,出于平衡目的,嘉靖帝在嘉靖元年(1522年)正月,发布谕旨,还是称孝宗为“皇考”,张太后为“圣母”,而“兴献帝”、“兴献后”则改称“皇帝本生父母”。
这样暂时的平衡局面,一直持续到了嘉靖三年(1522年),在历时三年半的对抗中,年轻的嘉靖帝勉强退了一小步,名义上奉伯父孝宗皇帝为“皇考”、给名义上的母后——张太后上尊号为“圣母昭圣慈寿皇太后”。而但嘉靖帝的生父兴献王还是在此期间被上尊号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得到了“皇帝”的头衔,嘉靖帝生母、原本只是“兴献后”的蒋氏则为进一步加尊为“皇帝本生母章圣皇太后”,在宗法上和正牌皇太后张氏平起平坐。另外,嘉靖帝的亲祖母(兴献王朱佑杬生母、明宪宗邵贵妃)也从“皇太后”升级为“寿安太皇太后”(名份上高过了慈寿皇太后张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