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纵观宇文泰最大的历史贡献,无疑在于掀起汉化的浪潮。宇文泰虽是北镇蛮荒之地的鲜卑,但他对十六国以来汉化的历史有着清醒的认识,也明白十六国以强横之资,因为没有走出狭隘的民族矛盾,才导致败亡相踵。
宇文泰复周礼政治改革,实际上就是触及灵魂的汉化改革。这种改革与孝文帝强调变服饰、改汉语、学汉文的形式上的变革颇不相同,而是从政治理念上直通汉文化的祖源,这就一下子赢得了关陇汉人的尊重与信任。而关陇集团能从最初的鲜卑与杂胡豪强的聚合体,变成关陇诸民族的政治联合体,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孟子说,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宇文泰正因为从文化上找到了团结凝聚大多数力量的终极武器,才有了之后越来越兴旺的局面。
从这个意义上说,宇文泰实为北朝汉化的第一大功臣,也是北朝最终得以统一南朝的定鼎巨擘。
宇文邕,北周第三位皇帝,宇文泰第四子,死后尊为高祖皇帝,谥曰武。
周武帝最大的功绩,自然是军事上平灭北齐。相比于其父宇文泰,周武帝性格更为果决,也更为阴鸷。他在位的前十年,一直处于权臣宇文护的死亡威胁之下,直到发动宫廷政变杀了宇文护,才得以亲政。
从宇文泰去世(556年)到北周灭齐前夕(577年),二十余年的时间内,北周国力从与北齐持平到完成超越,也非一般领袖所能完成。宇文护以天官府大冢宰辅政时,政局相对稳定,经济也处在自然发展之中,但军事上连连丧败于晋阳之战、沌口之战、湘州之战,北周的军力受到极大损耗。
周武帝杀宇文护后,立即着手整军、灭佛、扩户,政治、军事、文化全线平推。这些事情,我们以后见之明看起来固然容易,事实上极为考验周武帝的统驭能力。哪条线推的过火,都会影响平衡,导致意外发生。周武帝在这方面无疑很好地继承了父亲的天赋,即以他推动灭佛为例,为了作足思想上的准备,周武帝亲自出席三教辩论大会(儒释道),以公开的辩论打击释道,为统一文化、挤压沙门霸占的生产力统一了论调。
而后的灭齐军事行动,更彰显了武帝不输乃父的战略观。周武帝发动的两次北伐,都亲率大军一线攻战,体现了作为军事统帅的过人素质。
但不客气地讲,北周武帝在境界上,整体是稍逊于乃父的。他并没有很好地消解北周仍然残留的胡化风气,对胡汉矛盾表现出了不以为意的态度,例如他在很多场合仍然说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