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跟十万大军相抗衡,所以便被轻而易举的攻破了。直到被埃及征服之后才开始使用青铜器、铁器。
如今项南大力推广铁器,也是为了提高生产、生活的效率,从而提升民生。
其次推广耕种、施肥、间作、育种等农业知识,推广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和操船术。
深耕、施肥、间作、育种等农业知识,现在听来似乎已经很寻常,但其实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这些农业知识都只有少数地区才掌握。
古埃及农民种地,一直靠着尼罗河泛滥的河底泥;欧洲直到中世纪,都没有掌握堆肥的技术,导致大量的肥力因此而丧失。
至于北欧、西亚等地的农民也不知道深耕的妙处,他们种地都是在地上撒上种子,然后再让牛羊踩进土里。或者拿根棍在地上戳个洞,再把种子埋进里面。
这样的耕种方式,既没有效率而且也保证不了出芽率,因此当时这些地区土地亩产都非常低,一亩地只有七八十斤的产量。
相比起来,中土百姓十分重视深耕、间作、施肥、育种等农业技术,使得中土土地的单位面积产量,能达到两三百斤,差了近四倍之巨。
也因此,中土适宜耕种的土地虽然不多,但却一直养活了世界最多的人口。
项南也是希望普及这些农业知识,从而大大提升单位面积的土地产量,进而养活更多的人口。
毕竟在古代医疗技术有限的情况下,人是很容易早死的。儿童的死亡率甚至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平均寿命也不到三十五岁。
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是要多生,以便对抗天灾、瘟疫、战乱等等。否则的话,一场瘟疫,就可能让人口减半。
而推广造纸术、印刷术也是为了更好的传播知识。
古埃及虽然早就有莎草纸,古罗马、古希腊也有羊皮纸,但是这两种纸张的成本都极高,根本不是一般人能用得起的。
在古埃及,莎草纸只有祭司和官员有资格使用,而在古罗马、古希腊也差不多。
至于两河流域的泥板书,也只适合在干燥少雨的两河流域使用。如果放到阴雨绵绵的英伦三岛,怕是泥板早就因为返潮而碎了。
所以这几种“文字载具”都不行。相比起来,中土的造纸术就先进多了,它是用木头、枯草、烂布头、破渔网等原料做成的,主要成分就是纤维。
不止制作原料丰富且廉价,使得成品的价格不会很高,而且便于书写和储存。
所谓“纸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