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土司时不时造反,但它依旧处于霸主地位,老底仍在!
此等氛围下,必然要继续推行下去的和谈又曲曲折折。
关于【日本国王】这个“屈辱性”称号,德川决定替秀吉接下,并扣在他儿子秀赖头上,至于最终归属往后再做计较。
这相当于承认明朝皇帝的正统性,无疑是一种退让。
可代表大明,全权主持谈判事宜的杨镐持另外一种态度:
你们本就是中华世界的附庸,此前一直没有认清自己,经过战争终于恢复清醒,怎么能认为是退步呢?
远在京师的陛下,能够不计前嫌,册封你们那个少君,明显是大明以德报怨,必须感激才是。
经过几次争辩,德川家康选择无条件接受册封,将以丰臣家为主导的秩序,置于明朝框架之下。
毕竟,他也有属于自己的野望,终有一天会推倒重来。
当然了,德川很理性,他不想再挑起战争,而是想闭关锁国,只跟邻国保持极其微弱的联系,即,书面往来。
大明在索取战争赔款方面,一向大方,彻底明确谁才是正统以后,也就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要求了。
反倒是李朝,跟日本有太多可计较的地方,比如:
俘虏。
据保守估计,共有十万朝鲜人被掠夺到对马岛,然后,通过这个中转站,被分配到各地,接受倭人奴役。
这是李昖这个国王无法容忍的事情,他要求德川家康归还这些人口。
可德川是临时接手烂摊子,好处根本没有到过他手里。
另外,想让那些本就元气大伤的各路大名,放弃好不容易到嘴的肉,岂是那么容易?
一万人。
德川为了展示诚意,咬咬牙给出这个可以兑现的承诺,使后续交涉能够继续下去。
起初李朝方面并不满意,找上陆离,希望他能够从中斡旋一下。
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家康已经到达极限,这家伙可是没吃到任何肉,远渡重洋一趟,还挨了顿痛打。
故而,陆离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先期交还一万人,后续事宜由两国慢慢协商,但家康回国以后,必须将耳冢拆除,并负责将它们全部运到半岛。
这是往后日韩不和的重要因素,里面埋着秀吉部队割下来的所有鼻子,无数韩国人请愿:
“这些鼻子是作为丰臣秀吉的战利品被割下来的。它们已经在京都待了四百年。现在,我们有责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