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分出来了,那作战计划肯定也随之制定完毕。
跟历史没太大出入,因为最优解就只有一条。
在这个战略计划中,明军将分成四路,三路陆军分别进攻顺天、泗川和蔚山,一路水军扫荡沿途海域。
以雷霆之势,快速摧毁倭军防线,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坦白来说,先前李如梅部的加入,也未能改变明军在朝鲜战场一直以寡敌众的窘境,而今,终于能够以众凌寡,那必然是要痛痛快快出一口鸟气。
正因为如此,抗倭援朝的最后一场,也是最大规模的一场战役正式打响。
没有什么祭天仪式。
一是,上次被打脸,邢玠和杨镐都不好意思再搞。
二是,联军已在实力方面,占据绝对优势,没必要再注重这种虚事。
麻贵的右路军,共三万三千人,大部分扮演者就混在其中,再度攻击蔚山;
大刀刘綎的西路军,兵力两万五千人,目标顺天;
而董一元的中路军,总兵力达到了三万九千人,主攻泗川。
再算上陆离麾下的一万多水军,明军为这次进攻出动水陆兵力近十一万人。
余下三万精锐,驻守在汉城大本营,根据局势再做调动。
事实上,这个动员数字,完全配得上高层“四路并进”的宏大构想。
而且,还没有算上充当辅兵、炮灰的李朝精锐,他们虽然总体战斗力不如明军,但人数摆在那里,有些将领及其麾下的部队,也曾有过亮眼表现。
根据提前刺探到的“过时”情报,泗川是倭人防线的中枢,他们征发大量奴隶,汇聚在此处。
故而,这地方星罗棋布了数十座营寨,防守严密,估计是有令明军头疼的人物坐镇——
也许丰臣秀吉就在此处。
因此,在这一路,杨镐予以特别重视,将兵力最多的中路军安排在此,且不仅仅是为了抓大鱼,也是为了可以随时支援东西两路。
水路方面就更加直率了:
在李舜臣的配合下,一路横扫全罗、庆尚两道海域。
毕竟,这次聚会商议就是一个中心主旨——
以众凌寡,泰山压顶!
在散会以后的第三天,各部有序拔营,信心满满踏上各自的进攻路线。
阵仗极具气魄,堪称咄咄逼人,恨不得从三个方向将倭军全部吃掉。
期间,陆离听到了一个小插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