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不要围在战船旁边,尽快向前方划,以作为疑兵,为己方壮大一下声势,迷惑倭人。
当然,那些扶老携幼除了一腔热血外,确实没什么战斗力,李舜臣便将他们劝了回去,待在岸上等待,总比处于海中要安全。
一番折腾下来。
将战船挪走,并召来迷雾遮挡探查的陆离,感觉场面有些无聊。
也可以说他麻木吧。
这种国仇家恨下,草民挺身而出的事情,在守南原时看多了、经历多了,再加上先前走过的那些世界,早已将陆离磨砺得心如磐石,着实很难被感动到。
“来了!”
黑鬃马看着玄光镜,大呼。
四周挤满了妖魔和辽东军人,他们聚在一起,围住可以显化远处景象的神秘镜子,等待大战爆发。
此刻。
来岛通总杀到!
三百多,近四百条战船摆开了阵势,浩浩荡荡冲过来。
四百对十三。
敌我比例之悬殊,令渔民、水兵凭借本能想要退缩,很多站在船上的中低级军官相顾失色,忍不住想要退避,却畏惧军法,只能强行克服。
名将之间,有很多特质都相同。
若麾下兵力足够,那就稳。
若是兵力与敌人相差悬殊,且不得不战斗,那就勇。
不过,主帅并非一个人设固定的假想之物,可以在不同场合展现多种性情:慈祥,严酷,儒雅,豪放。
对绝境中的士兵而言,主帅最需要展现出来的特质是镇定。唯有主帅临危不乱,才能让军心稳定,使将士放心去执行各种艰苦任务。
李舜臣作为名震三国的大将,不仅没有犯低级错误,反而极力改变这种现象。
在陆离等吃瓜群众的注视下,他开始安抚军心。
手法挺有趣。
眼下正处于冷热兵器共同登陆战场的时代,李舜臣重视火器,可个人却一直喜欢射箭,故而,他身边一定准备有大量羽箭。
每次与敌人对峙,他就会把箭筒里的铁箭分给麾士兵,告诉众人一个事实:主帅与敌人仅一箭之隔,绝不做那种令人唾弃的贪生怕死之辈!
有一说一,那种喊“给我冲”的将领,一般他和他所效力的势力,都没什么大发展。
而在形势危急时,高呼“跟我上”的将军,愿意身先士卒,那不管劣势多么巨大,也有希望创造奇迹。
这一点,陆离深以为然,心中猜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