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还没开拍,但她已然能够预料到,柏涵如果不能把自尊扯碎,揉进角色当中,无论怎么演,都是错的。
她只轻轻拍了拍她的背,却没言语,这是内心的槛,别人是劝不来的,只能轻手轻脚的进来,而后又无声无息的走了出去,尽量不打扰她。
在进组之前,她并没有觉得王盛红是个多难的角色,因为婆婆、母亲之类的,这些年她演的太多,也实在太熟悉。
并且她也很清楚怎么跟年轻演员搭戏,因为大多数年轻演员的表现维度并不丰富,只需要稍加引导,就能让对方跟着自己的拍子走。
可是那个姓徐的娃娃简直不是个玩意。
她早就看出来了,搭别人的戏,他都小心托着,好像捧着精美昂贵的瓷器,生怕一不小心磕着碰着,唯独对他们几个,就跟撒欢的野猪似的,想一出是一出的乱窜。
柏涵刚才的情况,很大程度上,也要归结于他。
跟其他年轻人搭戏,他们可以按着自身的节奏,慢慢来,但是一旦跟徐容搭戏,他从第一个动作开始,几乎本能的就会把节奏攥进自己手里。
毕竟年纪大了,不比年轻的时候,思维没那么敏捷,反应也就跟不及时,但是对戏往往就是那么一瞬间的功夫,半句没跟上,一条戏立刻就得作废,更不用说去引导对方了。
刚才她就是神经绷的太紧,下意识地忽略了李光富。
站在洗手间门口,她闭着眼,抚着胸口,轻轻地顺了几口气。
她想起来前几天人艺院刊的一篇评论中的一句话,内在的持续活跃。
评论是吴钢写的,话是徐容说的。
再结合他那段关于创作欲望的说辞,她大致能够猜测那个年轻人的内在建设过程,创作欲望是基础,持续活跃是最终结果。
基础是心中有诠释角色的冲动,结果应当是以角色的视角感受情境内的一切,并做出符合角色的反应。
两者之间明显缺少了一部分内容,但是这部分才是最关键的。
因为缺少的这部分必然包含了如何由“冲动”到“持续活跃”的过渡方法,这点她从他的外在呈现上能看的出来。
不是一个吃天赋的年轻人,知其然不难,因为天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但是知其所以然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她很好奇,徐容到底从哪学来的这一套内在建设技巧,她也是科班出身,而且一直关注理论的发展,但是头尾对比之下,都有点不太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