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兵临城下了,还能有什么良策?
有句话叫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真正的目的与其说寻求战斗,要求士卒敢战,将观奋勇,不如说寻求有利的战略形势。
所谓“力发于形,而蓄于势”。有利的战略形势有了,就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顺势而为,战则必胜。
为什么说气势压人呢?气势占据了上风,对方的失败早晚的事儿。
所以自古以来天朝兵法大家,无不重视形势。
“势”可随,“势”可造。有利己方的势,顺势而为;不利己方的势,改而造之。“造势”又有两个基本的要求,其一要险,或“决积水于千仞之堤”、“转圆木于万丈之谷”,或“置于死地而后生”,如韩信的“背水结阵”。
其二,要奇。要出其不意,使对方意向不到,难以防范。势成前,需得平稳,麻痹对方;一旦势成,则必使对方不知所因、不知所措,无法判断、无以应对。
但这种其实都是要建立一个条件。
真正的主力交战,正面战场开启之前。
如今时今日的刘备,本质上的问题还是接任徐州牧时间太短,立足未稳,这又是一片刚先经兵祸,又历贼乱的荒芜之地,百废待兴,缺兵少粮,即便这半年来他殚精竭虑,伏首案牍,一日不曾有过松懈,却也没能改变自家底子虚的问题。
乃至他对袁术,王政始终抱有戒备,其后更是靠着诱敌深入先去一敌,可从始至终两场战争的主动权,其实都不是在他的手上。
见堂下众人沉默无语,哪怕早有预料,刘备依旧心生焦躁、不安。
王政他早闻其名。
甚至可以说,来徐州时,刘备本就是做好准备与王政一战的。
只是想不到双方真正的交锋却来的这么迟,更这么的不是时候!
说起来,刘备和王政也算是渊源颇深。
第一次从军,便是因张角起义,汉灵帝火速降诏,令各处备御,讨贼立功。幽州太守刘焉发榜招军,刘备于涿县入伍,更因此和张飞、关羽结识,才有了千古传诵的桃园结义。
而这王政,起事时却是打着“张角转世”的名头。
刘备是见过张角的,对这个将大汉最后一抹遮羞布撕下的逆贼更是印象深刻,多年之后依旧记忆犹新。
依旧在他看来,无论身材样貌,王政和那张角哪里有半点相似之处,本以为不过是一个扯虎皮拉大旗的蠢贼,可道如今,刘备已不敢对这竖子再有半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