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安世已抵达了诏狱。
看着这一个个被驾贴请来的人,不禁为之振奋。
这些……将来可都是……人力啊。
新洲土地广袤,矿产资源尤其是丰富,且多数矿产,都是富矿,开采成本低廉,品质极高。
何况还有足够的耕地和草场,至少在这个时代,即便是养活千万人,也是足够了。
只是现在……新洲最缺的,恰恰就是人。
相比于流民,张安世其实更青睐囚犯的亲眷。
倒不是因为罪囚好管理,而是因为,在大明,能扯得上钦犯眷属四个字的,其实都是非富即贵。
这样人家出身的人,从小就不知用了多少民脂民膏,将无数资源搭进去,进行培养。
读书写字对他们而言都不在话下。
人……终究还是要读书的,无论读的是什么书,即便是这些人再不可能指望科举,可读书之后,再去学习其他的手艺和安身立命的东西,也远比大字不识的人要轻易的多。
说的再难听一些,哪怕只是做木工,一个完全凭借经验的老匠,未必比得上一个饱读诗书,颇有阅历之人在木工这一行创造更高的价值。
毕竟经验的东西,只要真正去干,慢慢的也就能养出来。
可如何举一反三,如何在木作的过程中开动脑筋,改进工艺和生产方式,这却是前者远远比不上的。
大明的问题恰恰就在于,真正勤勤恳恳的百姓,无法获得教育的资源。
而拥有大量教育资源的达官贵人们,却不屑于生产。
于是乎,所有的生产方式,即便也创造出许多的辉煌,却无人愿意记录,以至无法积累,也无人进行总结,最终昙花一现。
张安世缺的不是人力,缺的是大量像沈括和宋应星这样既关注生产,同时又有学识的人。
让民脂民膏堆砌出来的教育资源,最终沦为写文章金榜题名这般的工具,实是暴殄天物。
而如今,这些人统统成了罪人,从云端上掉了下来。
张大爷即将要赏他们一口饭吃,送他们去新洲重获新生,他们挨了一顿苦头,刺配万里,遭了罪之后,总算有了一个栖息之地。
如今沦为了最底层的寻常百姓,得指望着劳作才能吃饭,还怕他们反了天?
可但凡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知识与劳作之中的应用结合起来,必能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
张安世踱步至诏狱的刑堂,巡视一番,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