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称王的,乃至于…他…他还会…”
“称帝?”刘桢惊道…
曹丕却是起身,把门窗全部关好,方才坐回竹席上,一本正经的说:“父亲总说他所图无外乎是一个‘汉征西将军’,可这些年…时局所致,父亲称公,开国,用天子仪仗…这岂是征西将军能做的?父亲早晚是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只是…”
曹丕顿了一下,将手中的《九品中正制》放置于身侧的案几上,却依旧将手按在上面,像是生怕他跑掉一般,他继续道:
“父亲怕是也没想到,只是称了一个公,就能引起这天下氏族如此的反抗,怕是称王之后更甚,称帝…想都不敢想!”
言及此处,曹丕缓缓站起,他指着这《九品中正制》的竹简,“而这一切,都会因为这一封《九品中正制》戛然而止,只要这个在,废旧立新,氏族就能看到希望…看到其掌握巨大权利的希望,而只要希望在,他们的利益在,他们何必去关心是汉家的王,还是曹魏的王,到时候…父王无论是称王,还是称帝,就能得到这些氏族的支持!这三年北方的动荡也能彻底终结。”
事实也的确如此…
曹操称个“公”,荀彧都要死要活的拼命反对,都能引起整个中原与北方氏族的大动荡。
可在曹丕朝时,受天子禅让,他都称帝了,但氏族中,却鲜有反对的声音。
就是因为这“九品中正制”,何止是让氏族看到了希望,乃至于让氏族们都看到了“氏族王朝”的希望了。
果然,刘桢提醒道:“可…氏族支持,是因为他们能从这选人制度中受益,但曹氏宗亲势必是反对的,他们怎能忍受‘中正’去定曹氏子弟的品级?这不是…不是变相削弱了宗室的利益么?”
“两利相权择选其重,两害相权择选其轻…”曹丕感慨道:“除非父亲不打算称帝,否则…他必须对氏族做出让步…因为…”
“因为什么?”
“因为宗室更听父王的,因为宗室无论怎样,也不会反抗父王!”
这一刻,刘桢看到曹丕眼中的光,他顿时懂了,他感慨道:“子桓是想利用这个赌一把,去争夺‘世子’之位么?”
“哈哈…”曹丕笑道:“有你刘桢,有此李藐,还有司马仲达助我一臂之力,这世子之位,有何不可?”
说到这儿,曹丕继续道,“方才收到子丹(曹真)寄来的书信,父亲就要回来了。”
“公干,伱尽早安排我与此李先生见面,我有一种感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