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基于熵权法改良的Apriori算法论文,其实偏学术,而我们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转化,是业界的针对性改良,你的数理+我的架构,其实是一项推动性很高的工作,我觉得完全可以上语言和工程类的顶刊。”
杨名隆这么一解释,白无双都跟着兴奋起来。
“小五哥,搞吧!保博留校拿奖金飞来飞去参加顶会跟妹子吹牛逼……想想都特么好爽!”
小五哥哑然失笑:“不是我说你们至于么……”
“至于!怎么不至于?!”白无双跳脚。
“那可是顶刊!一篇论文就够吃半辈子的!要不是你的数理基础和整体眼光,再加上隆哥的家学渊源,想将这么一篇纯学术的论文转化为实际应用会有多难?”
杨名隆接口道:“其实挺侥幸的。回过头再看,可能哈恩斯博士自己都没想好实际应用,不但实现细节大片不明,层缺失更让人难受,让我重新做一次,我都没把握。”
方小武和他俩不一样,对于发顶刊并没有什么向往。
顶刊的价值他当然懂,没顶刊好意思说自己是天才?好意思说自己是科学家?
但是站到更高层面往下看,其实顶刊也就那么回事。
哪个实验室、研究所里没有一堆顶刊作者?
一作、二作、通讯……一直到科研狗,什么都不缺。
这东西是社会里比较罕见的荣誉,但是在圈子里却没有任何稀奇,方小武真的不太追求这个,因为他的心气比几篇顶刊高太多。
不过这是和杨名隆的共同成果,杨名隆想发,方小武于情于理都必须配合,只是心态更放松而已。
“行,那咱们就做吧!”
一声令下,杨名隆和白无双开始摩拳擦掌。
要发顶刊,首先要确定方向,这方面方小武真不太懂。
和自然科学不一样,自然科学是Nature、Science一统江湖,计算机领域的顶刊特别繁杂,而且分类很细。
偏数学的、偏学术的、偏语言的、偏工程的、专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的……林林总总,至少十几个。
杨名隆瞄准的是MLJ——Machine Learning Journal,在小领域内分量很足,相应的,难度同样很大。
计算机领域的科研发展速度很快,所以论文不像自然科学领域里那么麻烦。
发SCI,一篇论文连投带改两三年是常事,七八年亦不罕见,投ML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