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急诊大厅跑,很快就看到一名年纪较大的患者躺在可移动的平板床上。两个家属紧张的围在旁边。今天仍然是谢医生值夜班,此刻还没交接班。
他正在分诊台顶着。
此刻患者陷入昏迷状态,谢医生正在卖力的给患者做心肺复苏。
只是患者的脸色绀紫带着一点灰白色,这是血氧交换出现问题,生命即将终结的征兆。
谢医生抢救时动作很专业,胸部按压的力度刚刚好,按满三十次,给患者做一次人工呼吸。
做人工呼吸时,谢医生选择的是口对鼻人工呼吸。
这种情况,通常都是患者的嘴很难打开、严重外伤,又或者在水中,又或者医生的嘴小于患者的嘴。
电影、电视剧中,经常会出现女主角溺水,男主角吻住女主角的嘴巴对其人工呼吸。那真的就是剧情需要,一点都不专业。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口对鼻人工呼吸。
还有,在路上女医生或女护士遇到突然昏迷的患者需要做心肺复苏时,女性的嘴通常要比男性小。她们如果心理素质足够强大,也许会选择对口对鼻的人工呼吸方式。
因为如果女医生、女护士对患者做人工呼吸时,因为嘴太小,无法完全封住患者的嘴。吹气时,气体会从没堵住的部位跑掉,无法进入患者的肺部。
这种情况属于无效人工呼吸。
对患者的口腔内吹气时,不捏住患者的鼻子,这种不专业的抢救一般都是普通人。属于常识性的错误。
“患者的气道似乎有点问题。”
周灿的抢救经验丰富,看出在做人工呼吸时,患者的胸腔能看到明显起伏。
说明吹进去的气体抵达了肺部。
帮助患者完成了肺部的舒张。
都知道,肺的呼吸是通过肺泡的舒张与收缩来完成的。直观一点,可以理解为左右双肺像气球一样胀大时,正在吸气。收缩变小时,正在排气。
做小鼠解剖时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肺部变化。
至于大体老师,想都不用想。
用于医学研究的遗体都是生命已经终结的人类,拿活人做医学研究,只有小鬼子才那么残忍,反人类。
周灿走上前,试着让患者头部仰起的角度更大一些,用手抵住患者的下巴,往上抬。
这是最常用的仰头抬颊法。
患者的牙关紧咬,口腔闭得很紧。
他稍微用力捏开患者的口腔,露出一条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