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给患者做一个血清学检测。
处理完,接下来继续为其他患者看病。
接近四点半的时候,他抽空看了一下孙姿雅的血清检查结果出来了没有?
运气不错,已经出结果了。
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
这两项数据升高,抗体呈阳性,这意味着患者很可能真的感染了某种病毒药。
一般情况下,患者感染病原微生物后,机体针对病原微生物,产生特异性抗体,IgM和IgG就会呈阳性。
周灿不禁一阵兴奋,现在基本可以确诊,患者极可能发生了病毒感染。
感冒通常有可能是流感病毒的感染,也属于病毒感染。
但是周灿直接就把流感病毒感染排除了。因为患者的检查数据与流感明显不符。
IgM出现升高,可见于巨球蛋白血症、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IgG显著升高,则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两者均出现单克隆升高,其它免疫血蛋白显著下降,则很可能是多发性骨髓瘤。
周灿坚持自己的诊断方向,就是一根筋的认定患者很可能是病毒感染。而且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病毒。
如果是常见的病毒感染,根本难不倒他,早八百年就诊断出来了。
“恐怕得查一下资料才行!”
他想不出患者感染的是哪一种病毒后,决心向前辈们学习。戴主任刚坐诊的时候,不也带着儿童临床手册,遇到搞不定的疾病就偷偷的翻书吗?
现在他遇到的是一个超高难度的病例,查下资料也没啥好丢人的。
得益于智能手机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医生现在查资料已经不需要再偷偷的拿着厚厚的医书进门诊室了。
直接用手机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即可。
不过有很多医学知识,仍然还是翻查一些专门的医学典籍更快捷,更方便。
经过一番查找后,一个比较罕见的疾病名进入他的视野。
新型布尼亚病毒。
感染了此病毒的患者,身体会出现种种不适症状。其中就包括发热与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应该是此病没错了!要是能够做一个病原学检测,诊断结果会更加精准。”
看看时间,周灿压下急于把诊断结论告诉患者的急迫心情,再向实验室申请病原学检测。其实这个也是查血清。只不过这次是直接从血清中分离新型布尼亚病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