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用药、手术、住院这些医疗费的大头,急诊几乎捞不到一成。
但是急诊科干的活,比任何一个专科都要更多。
还得时刻承受病人、家属的各种谩骂,甚至殴打。
急诊科的工作又累又危险,收入还低。
所以医学界流传着一句话,劝人进急诊科,小心天打雷劈。
久而久之,也就没几个医生愿意真的长期呆在急诊科工作了。特别是那些有实力的医生,一个个历练出来后,跳槽到权重科室,吃香喝辣,地位还高。
留不住精英级的医生,必然导致急诊科的抢救水平很差劲。
怎么办呢?
后来出现了重症医学科。
急诊科接诊的一些危重症患者,搞不定时,由重症医学科的医护出手为患者保命。
论生命支撑、生命监护,麻醉科的医生自然是当之无愧的一哥。
这也是国内早期的重症医学科,骨干医生基本都是麻醉医生。
再后来,内科的营养支撑融入重症医学科,与麻醉医的各项生命支撑双剑合璧。这就相当完美了。
渐渐的,一些重症病人住进ICU,不再是活着进去,死的抬出来。
活着转到普通病房的患者渐渐增多。
发展到如今,重症医学科已经吸纳了医技科的检查、内科的营养支撑、麻醉科的生命监测与生命支撑、外科的手术支持。比如有创呼吸机,气管切开插管,挂尿袋等等。
可以说,现在的重症医学科代表的是一家医院的综合实力。
从各科室抽调精英医护,为病人提供最好的医疗资源与生命支持,以及各种治疗。
不过再怎么发展,麻醉科的医生占据了先发优势,目前在重症医学科的地位仍然是举足轻重。
“原来石医生以前是麻醉医生,沉默寡言也就能够理解了。您说与麻醉科相比,重症医学科的发展是不是更好?”
周灿很好奇,到底哪个科室更好?
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对于大多数医生来说,这两个科室都显得相对神秘。
收入、发展前途,知之甚少。
“各有各的好吧!石医生转型到重症医学科,应该属于转型非常成功。他以前在麻醉科虽然也升到了主治级别,跳槽到重症医学科后,职称不变。但是他今年很可能评上副高职称,如果仍然从事麻醉工作,不一定评得上。”
评副高职称是很多主治医生的一个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