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什么?”
殷主任不知道他辅证了这么多,究竟要辨证的是什么?
病理诊断本就极为复杂,特别是这种疑难病例,辨证难度更是高得吓人。
检查资料人人都会看。
要从千头万绪中找到一个头绪,然后把它们理清楚,这才是诊断水平。
“我认为病人的病因是下肢运动神经的源头出了问题。她的病灶在颈部以上,产后感染应该只是病因的假象。”
周灿现在做的,就是拨云见日,锁定真正的病灶。
“既有可能是脊神经出了问题,也有可能是神经中枢,脑干部位出了问题。”周灿进一步做了补充。
【病理诊断经验值+0.9.】
看着突然增加的经验值,他一阵心跳加速,更加确信自己的诊断是正确的。
他这种近乎于盲猜的诊断方式,别说是名医,便是经过规范化培训后的高年资住院医都不会认可。
但是病理诊断有时候必须敢于跳出框框架架的束缚,不能墨守成规。
西医学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不够灵活。
它一切都以检查数据来说话。
即便有了检查数据,诊断结果后面仍然要打个问号。
为什么?
因为怕被推翻,怕被打脸啊!
华夏目前的医学体制下,医生最怕的就是误诊与医疗事故。诊断结果后面打问号,折射出很多现实的问题。
说到底,也是西医学的一种不自信。
看看以前的老中医,很少有什么模棱两可的时候。要么就是你的病我看不出,另请高明吧。要么就是清晰的确定病灶,写出病理,然后开方。
“为什么只增加了0.9诊断经验值呢?”
周灿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
以前也遇到过增加0.2经验值的情况。那是因为病人同时有多个病灶,他只诊断出了一个。
这次获得的经验值已经非常接近1,差的这0.1,很可能是还没有明确具体病灶位置。
殷主任听了周灿的诊断意见后,陷入了沉思。
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三分钟……
这次轮到他像周灿一样,陷入‘魔怔’之中。
其实很多名医,都有他们这种特质。
为了攻破某一个疾病,可以废寝忘食,连吃饭、上厕所,甚至是睡觉做梦,都在想着诊治的事情。
足足过了近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