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先天婴儿,心灵无欲无求的状态。
顺应天地自然的变化,而不干预人为,这便叫做“玄德”
似乎是将修行,和治国之道结合到了一起。
李郸道似乎有所感悟,又似乎没有。
只有耳边,隐约似乎有一个老者在诵念经文。
“如何?此为真迹耶?”岐晖子问道。
“确实是真迹,只是借我参悟三个月,掌门不怕我借了不还吗?”
“哈哈哈,大可一试。”
“果然上法。”李郸道打算在玉书上也拓印一份下来。
“好,此事我应下来了,这次佛道大会在什么时候?”
“明年九月。”岐晖子开口道。
那不是离着武德八年吗?离着九年就不远了,只怕都已经齐聚长安城了吧,那不是基本上就要爆炸了吧。
这两个事情结合到一起,那还真是凶险万分啊。
“好。”李郸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同时开口问向岐晖子:“如今二龙争太子,楼观站哪一方?”
“楼观只断在武德皇帝处,二世皇帝,我们不掺和。”岐晖子道。
“只怕不成。”李郸道开口道:“此次佛道辩论,其实就是太子之辨,未来皇帝之争,佛门支持青龙,我道门就要支持玄武。”
青龙指东,为东宫。
玄武指北,为秦王。
岐晖子道:“贫道也知道,不过胜算难分,不如守中。”
李郸道叹息一声:“武德皇帝天命已削,楼观要撒手,只怕也不成,劫后有劫,难后有难,不可轻视。”
“秦王凶残,只怕非仁德之君。”岐晖子道:“武德皇帝每每要屠杀,吾劝之,总会停止暴行,但秦王不同。”
“秦王破夏县之后,命士卒屠城,可怜城中无辜百姓尽遭屠戮,鲜有人生还。”
“后每破一城,便多闻有此事发生,甚至已经投降之人,也要坑杀,如秦之白起。”
李郸道也是知道这段公案的,历史上也有记载,不过李世民登基之后说,是武德皇帝指使他干的。
因此多有两面声音。
而玄武门之变史书上也是多有美化,说是太子逼迫,李渊偏心。
然而武德七年,李世民就买通了玄武门镇守常何,而常何为李建成心腹。
九年发动政变,却提前两年做出布置,若说是被逼无奈,暴起自保,这哪里说得过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