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丧都会被戳脊梁骨。
王安石提拔这种人控制言路,大臣们不封驳才怪!
对了,苏轼的乌台诗案,也是这个李定牵头的。
之前朱铭在东京时候,由于杀了太多旧宋权贵和官吏,颁布再离谱的法令都没人敢封驳。
而就在昨天,朱国祥传下旨意,勒令不得再谈德运说,新朝也不会再定国家德运。此令,被原封不动的打回来!
朱国祥大怒,内阁封驳就不说了,改走通政院居然也被驳回。
朱国祥招来自己的学生梁异,二人不但是君臣、师徒关系,甚至还类似义父义子。
梁异哭丧着脸说:“官家,是六科驳回的。臣虽然执掌通政院,但六科拥有封驳权。臣勒令他们通过,但他们都不听话,只有撤换了才行。”
在那一刻,朱国祥终于体会到自己没有威严。
六科给事中都敢不给皇帝面子!
若是儿子在京,那些家伙肯定骨头更软。
李清照听完之后,劝解道:“官家,内阁与六科,恐怕并非故意触怒天子。而是德运乃大事,他们必须守住规矩,否则今后出了灾异,这些官员是会被众人弹劾的。”
“朕知道。”朱国祥的无奈就在这里,他知道那些驳回圣旨的官员没做错。
不再确定新朝德运,这是古今未有之大事。
内阁和六科,没人敢背锅。
他们必须驳回此令,一来可以获得直谏皇帝的名声,二来今后出现灾异也可免责。
朱国祥有点想念儿子了,只有儿子在京,才能强行推动此事。
这破皇帝,谁爱做谁做,反正朱国祥不想再受气。
朱国祥问道:“你觉得该定下德运吗?”
李清照回答说:“臣只是翰林画院的技术官,不可议论政事。”
“此事等太子回京再处理,朕不会再管了,伱但说无妨。”朱国祥道。
李清照说:“还是……不变为好吧。历朝历代都有德运,大明顺势而为即可,没必要因此跟群臣闹得不愉快。”
朱国祥却坚定摇头:“民为邦本,这是既定国策。今后的大明,只问民生,不问德运。百姓过得好,大明就有德。百姓难以生存,大明就失德,国运也该告终了。”
李清照没有再接话,而是目视皇帝,官家果然心系万民!
(本章完)
52258322
王梓钧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六一书屋】 www.6186618.com,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继续阅读哦,期待精彩继续!您也可以用手机版:m.6186618.com,随时随地都可以畅阅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