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人大惊,直接说苏秦虚伪,这好歹也是洛阳本地先人,若非因为身份是晋王,在场之人怕是要站起来直接对喷了,但是因为是晋王,他们不敢。
“方才你介绍苏秦出游列国,以期谋一官半职,从他年少时便一直打算当官,只不过怀才不遇罢了,后得机遇便扶摇直上,佩六国相印,他嘴上说着使我有洛阳二顷田安能佩六国相印,做的却不是如此,纵使给他洛阳二顷田,百顷田,千顷田,亦会佩六国相印。”
“这才是真正的士大夫,当仁不让,遇难不退,胸怀万民,为中原天下有一拳之力便尽一拳之力,国家危难则救国救民,国家兴旺则添砖加瓦。”
杨广的语气轻缓,并不激动,但是说的众人哑口无言,王隆无比欣慰的看着杨广。
本以为他这样就说完了,但是杨广仅仅停了一息时间便再次开口。
“士大夫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声音依旧不响,但是这四句话如同亘古洪钟炸响在王隆的脑中,这是何等气魄?!
王隆怔怔的看着杨广,心中在怒号:“他说士大夫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更要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能说出如此的话?光是念起来都觉得激奋人心。”
横渠四句,对于第一次听到它的读书人具有永恒且强烈的杀伤力,这种杀伤力对于那些读书越多,追寻越久,为人越正的读书人来说越是致命。
因为其中蕴含着所有读书人,在出发时的美好期盼,又有着包容天下的雄心壮志。
这就像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对于从底层爬上来的武将的意义差不多。
体会到杨广三言两语中所蕴含的力量,就算是寻常不对付的元孝距以后说杨广也只得多了一句,空有文采。
就算再不愿意承认,在这方面元孝距觉得绝对不能惹杨广,什么诗会啊,佳节绝对不要在杨广的面前装杯。
震惊之后王隆对着杨广说:“晋王殿下之言我等应谨记在心才行。”
“是,王夫子。”
杨广到有些无奈,他并不想人前显贵,但是就碰到咱专业上了。
王隆对于今日甚是满意,今日名为讲学,但是他反而和杨广学了许多。
对着年轻人说:“今日能听到晋王的话幸哉,诸位回到家中不妨多想想晋王今日之言,想通了对你们多有裨益。”
“多谢夫子教诲,多谢晋王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