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够极限。
他们交付过的最好的低温控制柜,实测工作低温为零下114度,高温段则差不少,实测高至110度,两个温度是不同类型的设备给出的极值。
热处理方式也和凤凰电网不同。
凤凰电网的通过热转移吸收到的热量,都尽可能提供给水体或蒸汽管,后期基本都是设备到设备,跟环境温度都没什么关系了。
奥拉工坊的设备,则是箱内环境和大气换热,从换热对象来看确实比较符合本次外星任务需求。
宇航服测试的话,用一个能直立放下宇航服的球形舱就行,四个立方上下足够,如果通过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换热,并不会对外部温度造成太大压力,大不了加两台风扇。
而且蓝天重工是官营企业,任务是王齐直接下的,也不用太考虑资金方面的成本。
虽然零下114度距离目标比液体甲烷还远,王齐还是把奥拉工坊提供给了蓝天重工项目组。
说起来,蓝天重工在新式航空服的研制过程中,也有考虑座舱内热量控制问题,不过战机项目包含新涡喷发动机研制,进度没有运输机快,试飞数据都没有的条件下,只能根据闪雷积累的经验,以抗载荷和氧气供应为重点。
而且就算他们去查很可能也是拿研究院的原始技术,不一定能追踪到奥拉工坊,毕竟座舱也不是什么极端温度,把人体舒温度以上的热量随便找个飞行员后面的点给释放掉就行,发动机进气道的金属壁就是个很好的热卸载区。
这事果然找对人了,李想每旬例行去看进度时发现,奥拉工坊竟然敢接单。
问了几个人,才知道热转移也有取巧的办法,既分段转移。
就好比初始技术跨度只有九十摄氏度,凤凰电网技术的温度跨度也不到二百度,既然一次交换的温度跨度不够,那就分几个交换段好了。
倒不是说就奥拉工坊的人脑子好,别的厂家都傻,还是因为他们作为家庭式小企业,研发能力本来就和大家伙没得比,导致必然要绕点弯路。
弯路不一定是最优解,可在这单一功能的小型设备上,市场规模有限,除了境内有限的一些,只有境外很潮的炼金师才会买。市场小就没有大厂开发替代方案,又不可能在实验室里弄几套甲烷液冷设备,所以他们的业务也一直能做下来。
有了思路,做起来还是有困难,很快传来消息,低温材料又卡了。
耐低温材料自身就能成立一个学科,凤凰王国这么点人口,自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