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武也是敞开了说,直言道:“拥有贸易管理中心和供销供应链这种得天独厚的基础,深挖内部供销潜力绝对是重点。”
“提升服务品质,细化保障方案,这种建议我就不说了,对您没什么参考价值。”
“太谦虚了不是?”
张劲松满意地笑了,在烟灰缸里按灭了烟灰,道:“我现在终于理解为什么保卫组的组长,还要兼职管委办的副主任了。”
“我可就把您的这句话当做是对我工作的认可和夸奖了——”
李学武也适时地用一句玩笑结束了自己的回答。
张劲松倒是很认同他,点点头说道:“昨天李主任在跟我谈话的时候讲到了。”
他看着李学武的眼睛说道:“我对红星厂的后勤和服务工作还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往后工作中咱们多沟通,多交流吧。”
“您客气了,我的荣幸。”
李学武知道今天的谈话结束了,站起身同他握了握手,这才在他的相送下离开。
走廊里看见这一幕的办事员纷纷挑了挑眉毛,回去后又是一番似是而非的猜测。
新领导也需要拜码头?
——
周二的下午,钢城传来了好消息。
“试车效果良好,正在进行综合作业评估。”
电话里,董文学笑着讲道:“生产线的设备全部实现了自主生产,一比一仿造。”
这话后世看来有点可笑,自主生产还能仿造?
可在这个时候,能仿造就已经很了不起了,红星厂可没觉得仿造有什么丢人的。
“机加工厂拿出生产标准了?”
李学武掐着电话问道:“他们的目标可不是仿造一条生产线啊。”
“还有上升的空间,也需要一些时间,”董文学倒是很豁达,笑呵呵地讲道:“生产工作本就是一种磨合的过程嘛。”
“听子洪同志讲,不会耽误技术设备输出项目的,包括供应链系统的搭建。”
他很是自信地讲道:“客车厂的投入运营,也标志着咱们厂能够提供流水线标准化生产设备的解决方案嘛。”
“您有信心我就有信心。”
李学武并没有再强调这些,董文学手里有工业发展大纲,不需要他特别的提醒。
“产能如何?特种车辆的辅助生产达标了吗?”
“我看是没有问题的。”
董文学在电话里讲道:“目前宏运客车日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