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王的封地同样在山东,董劲秋外放之地虽然富庶,想要做好地方父母官并不容易。
大族豪强多,意味着土地兼并就厉害,山东不仅有俞家,还有传承多代的孔家。
董劲秋这个探花,到了孔家人面前什么都不算,孔家是出过圣人的,科考出身的文官,至今都要学孔孟之言。
在山东为官,想要混日子熬资历很容易,一旦要真正做出什么改变,必定触犯当地豪强大族的利益。
“姐夫,你行事要谨慎,万事不可操之过急。”
董劲秋笑道:“你的担心我都明白,我拖家带口的去了山东,怎会蛮干,不顾及自己,我还要顾及慧娘和妞妞呢!”
改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董劲秋知道程卿就很想“改变”,新皇也很想“改变”,但新皇登基后,不管是程卿还是新皇都没有着急。
要怎么改,谁也不知道,大家都没经验。
饱读诗书的探花郎,真正到了田间地头,还不如土里刨食的老农,何时栽种何时收获,董劲秋只在书里看过,宋朝的陆放翁就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董劲秋的外放,便是要去实践。
如果不结合当地的民情,一拍脑袋想出的法子,解决不了百姓的困苦,反而会让百姓的苦日子更添风霜。
董劲秋自觉还年轻,还有足够的时日去学做一个于国于民都有益的好官。
对于董劲秋的决定,程卿很支持。
崔彦听说董劲秋外放了,他也蠢蠢欲动。
崔彦不想去富庶的地方,他想离程卿近些,得知程卿要回西北,他也想去西北。
不过孟怀谨却不同意。
孟怀谨接手的大魏王朝,风雨飘摇,打仗需要银子,赈灾需要银子,处处都是窟窿,孟怀谨拨去西北的军费都是皇帝的私库,户部真的没钱了。
户部尚书不能凭空变出银子,孟怀谨知道这烂摊子不是户部尚书搞成这样的,但想到程卿十三四岁时做的假账就能骗过户部,孟怀谨就觉得户部这批官员让他一言难尽。
不说从上换到下吧,孟怀谨还是需要户部有自己信任的人,崔彦就是孟怀谨看中的自己人——其实崔老爷也行,但崔老爷不想挡儿子的路,情愿去搞蔷薇坊都不想去户部当差,而且崔老爷非科考出身,身上的虚职是先帝因公奖赏的,去了户部难以服众。
崔彦科考进士出身,根正苗红,再历练个几年,孟怀谨就放心把户部交给崔彦独当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