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家是可以不捐的,捐这么多粮食,在皇帝眼里是好事,却不会讨其他大人们的喜欢。
程卿冲俞三招手,“你不和你族叔说说话?”
五皇子在感激了俞氏的慷慨后,也把空间留给了俞三叔侄。俞三耸搭着脑袋,和俞七老爷走到一边说话。
程卿都没见过俞三这幅样子。
“俞家说还能筹措更多的粮食,但需要时日。如果乡绅们都像俞家和临清富商们一样慷慨解囊,淮南的灾情解决起来会更快。”
五皇子感叹。
程卿没说话。
这种事朝廷肯定要占主力,其次就是各地达官贵人。
大魏多数的财富,包括土地,其实是掌握在极少数达官贵人手里,达官贵人还能各种免税免役,老百姓们的日子本来就不好过,哪里有天灾人祸,再叫老百姓掏钱救灾,肯定不行。
国库为何不宽裕?
因为大魏在向一群穷人征税,用最底层百姓身上掏出的钱,养官员养军队,却对富裕的士绅阶层实行免税……还有商人,用大把的银子送礼拉关系,真正要交的税却不多。
程卿明白,但程卿不敢说。
朝廷里的大佬同样也明白,然而大佬们都是既得利益者,自然要维护自己的利益,不会去改革。
改革先锋者,历来都死的很惨。
程卿一个人不能和所有人对抗,她若是提出要改税,得罪的是整个掌权阶级,大家会合力排挤她,打压她,甚至除掉她——没人会夸赞她,掌权阶级会将程卿视为叛徒!
就算程卿自己不怕死,当今天子已垂垂老也,勉强维持着大魏境内的和平,根本没有改革的魄力,不会支持她。
程卿瞅了瞅身边的五皇子一眼。
要想做点什么,还是得等新皇即位。
五皇子行不行,她还得继续观望!
“殿下,俞家和临清富商捐钱不会是独例,这一路肯定还有其他民间捐赠……如果没有,我们也能引导他们。”
程卿的意思是换个地方再“作案”一次?
五皇子大笑。
这就是为什么他愿意和程卿亲近。
年轻的程卿胆子很大,这样的建议肯定不会从程侍郎嘴里说出来。
真奇怪,明明都出自南仪程氏,想法和做事方法却天差地别。
程侍郎做事四平八稳,程卿则喜好剑走偏锋,不拘泥于言行。
“程学士都不介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