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朝臣一起等候圣驾。
程卿排在第一个,看见了几个熟悉的身影。
孟怀谨、程六老爷、王祭酒和梅翰林,都被抽调进了殿试的临时机构。
辰时一刻,皇帝总算到了,贡士跟着朝臣们进入大殿,五拜三叩后,皇帝身边的内监才叫“平身”。
皇帝头戴冕冠,前后都有冕旒垂下,又坐在高处,除非仰着脖子使劲张望,否则就那惊鸿一瞥,还真看不清皇帝长什么模样。
程卿也不是来看皇帝样子的,她是来殿试的——一个年满五旬的帝王,再帅也帅不过孟师兄,中年帅大叔都算不上,有什么好看的!
叩拜过皇帝后,内阁高首辅宣读了圣旨。
程卿不敢走神,经过孟怀谨的科普,她知道殿试的策问题目就在高首辅宣都的圣旨中。
整个殿试,就只写一篇策!
皇帝提出‘策问’,贡士们回答‘对策’,简单来说就是皇帝在询问贡士们治国方针。
圣旨以皇帝的口吻,先是谦虚一番,指出自己执政中的未解决的弊端,向贡士们寻求解决办法……如果一些愣头青听见圣旨里皇帝谦虚的口吻,以为自己真的能放飞自我,随意指责朝政,想靠着耿直的谏言博出位的话,那就是纯正的铁憨憨。
铁憨憨们以为自己慷慨激昂写了数十条针砭时政的建议,皇帝会惊叹其才华委以重任,那真是在做梦,这样的卷子在读卷官手里就卡死了,根本没机会让皇帝本人看见好不好!
高首辅宣都完圣旨,程卿很是惊讶。
策问的题目出乎她的意料,皇帝以河台府洪灾为引,问水患的治理,天灾无情,又该如何避免人祸——高首辅话音落下,程卿就觉得殿内有无数道视线落在自己身上,包括那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似乎也在看自己!
天啊,这策问的题目简直是为她量身定制的。
皇帝是在问水患治理吗?
分明是在说灾银贪墨案!
程卿大概是三百多名贡士中最有切身感受的当事人,她爹程知远就是因为河台府灾银贪墨案而死。
水患是天灾,灾银贪墨就是人祸。
皇帝以此问策,程卿该如何答?
如果程卿真的只有十七岁,自己父亲死于灾银贪墨案,她应该奋笔疾书,针对此事狠狠针砭一番。
可这样写,她肯定不能拿状元了,诸位朝臣和皇帝都会觉得她心怀怨愤!
但不这样写,要粉饰太平,歌功颂德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