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这么大额,这不是多了两份支出吗?”
“首先是与易拼的数字农业合作……”
易拼电商平台融资是很顺利,但无论融资再多,在这一两年内都要补贴给消费者,获取用户,同时鼓励用户多在农业上花钱,多为优质农产品付费。
而在技术支持上,仗着嘉谷是它的第一大机构股东,几乎是将其外包给了嘉谷实验室。
如果拿一套组合拳形容,大概是这样的:嘉谷农业等一线子公司在种植端帮助提供生产标准;嘉谷实验室对农业产业全链路进行数字化升级;易拼电商平台利用大数据,为农户提供流量支持,搭建销售通路,擦亮一个个农产品品牌。
因为聚合供应链的数字化升级原本也是嘉谷体系的升级重点,这份支出陈建章咬咬牙也就认了。
“当然,这还是小头。真正增加的开支大头,是我们的全国农业科研联合攻关计划。”陈建章直截了当的给出了答案。
齐政愣了一下。
这么一说,他也想起来了。
经过嘉谷联合一众农业科研机构、农业专家持续近两年的推动,国家农业战略聚焦“农业科技创新”在今年被正式写入了“一号文件”,这也意味着,国家将大幅增加农业科研经费。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增加的经费基本不会落到嘉谷头上,但嘉谷是隐性受益的——很大一部分增加经费投入的科研方向,直接与嘉谷的业务相关。而关键共性核心技术的突破,会让整个行业受益匪浅。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前端技术进步的一小步,可能会解决行业的众多难题。
而另一个结果就是,为了更好的共享科研成果,嘉谷也少不得要参与部分投入。
前面所说的那套与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联合研究的AI农业系统,就是出自这样的背景。
“……像这套系统,要想从现在的旱田覆盖到水田以及设施农业等应用场景,真正将成本降下来,就要继续投入自主研发的芯片、传感器等产品。你知道的,我们实验室是没有这样的能力,如果不是背靠中科院微电子学院,即使是有钱也买不到。”陈建章激动的表示道。
“国外一流的农业生产公司,已经建立了草莓、西红柿、谷物等AI生产模型,理想状态下,生产者只需要选择提高产量/提高品质,系统便会给出生长环境调节的建议,甚至是自动化操作调控。”他唏嘘道:“问题在于,这套国外的系统无法适应国内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且国外也很难开放这套技术模型及API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