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来谁又愿意来娶?活一日,他们赵家就得搭一日的银钱,好在他爹明事理,暗地里与老二商量,干脆将那丫头送出去,可惜老二就是不肯。
他给爹出了个主意,表面上不再管这些,等到老二不在的时候,悄悄将那丫头带去山中丢了。
山中多野兽,一个小女娃必定活不下去,哪知道被同村的小哑巴瞧见,那小哑巴年纪小,主意却多,硬是将那丫头又带了回来。
出了这桩事之后,他娘就跟他爹隔了心,隔三差五就要闹上一场,家里的气氛是一日不如一日。
于是,他看那哑巴侄女儿就更是厌恶,要不是他要读书,还要几个弟弟帮衬地里的事,他早就主张分家了。
又忍了几年,终于让他寻到了机会。他与同窗的秀才们在酒肆里饮酒,同窗提及了朝廷要迁民的事。
那时这消息还没传开,同窗便提醒大家做些准备,若不想离开家乡,就凑些银钱交去衙门里,到时候衙署的官员自然就会避开他家。
赵学文心中一动,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悄悄与他爹说了,他的本意是让二弟一家应朝廷的迁民令。
他爹早就看二弟一家不顺眼,自然觉得好,他们便前去衙署打听迁民事宜。
也就是在那次,他们听说朝廷还会给应迁民令的百姓川资。他与他爹既眼馋川资,又不想做迁民,想来想去,他爹就决定与娘和离,拿走娘和三个弟弟的川资,变卖田产,带着他一家离开。
要与他娘和三个弟弟分开的时候,他别提有多欢喜,靠着那些银钱,他和他爹必定能考取功名。
哪知这条路并不好走。
他爹续弦柳氏,却要仰人鼻息度日,吃穿比在家时好了些,可被人嫌弃的日子也是难过,可他们做了那种事,不可能再回头去寻娘和弟弟们,只得小心翼翼地哄着柳氏,希望父亲能借柳氏一族寻得个好差事。
他爹的差事总算有了着落,哪知却是个陷阱,最终他爹再也没能回来。
而他也落得这样的结果。
这一刻,赵学文心中五味杂陈,如果当年不离开家,跟着娘他们一同应了迁民令,现在他就是豫王的大伯,可以安安稳稳地享受荣华富贵。
赵学文心中一酸,一步走错,步步错。现在赵洛泱前来,恐怕是要追究他当年之事。他现在还记得那管事是如何死的,他们会不会也落得与管事一样的下场?
赵学文想着脚下发软,整个人差点就瘫在地上。
“王妃,”姜氏先回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