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猜测,怕那些流言蜚语?
从前她为了大齐和父皇前去吐蕃,因为在之前的那些年,父皇一直关切、呵护她,让她无忧无虑、锦衣玉食的长大,作为大齐的帝姬,她也享受了别人没有的富贵荣华。所以她愿意离开,愿意忍耐乌松节和乌松齐。
她在吐蕃的那些年,用大齐帝姬的身份,用她自己的身体和血肉,阻拦了一场又一场的战事。
她做到了答应父皇和大齐的一切,她已问心无愧。
现在,她亏欠的则是那些为她付出性命的人,还有她和白氏的那些可怜的孩儿。
在这样的时候,她能出来接下圣旨,只为了他们的期望和承诺。
她不能让那些人枉死,她也要告知他们,如今她站在了大齐的土地上,他们也该魂归故乡。
昌乐长公主和查硕、白氏走到了城门口,大宗正等人规规矩矩地跟在他们身后,看着前面三人的丧服,礼部官员开始盘算如何上这封奏折,冷不防的手腕被大宗正拉住:“我劝你写奏折的时候,多为长公主想一想,如果能将今日的事,说成合乎礼数之举,那么将来你定然前程无量。”
礼部官员一怔。
大宗正接着道:“来的路上,我让人去昌乐长公主那边打听过消息,你知道那些探子和眼线回来都怎么说?”
礼部官员摇摇头,他只知晓他们很容易就清楚昌乐长公主身边的情形。
大宗正道:“那边没有拦着我们的探子,因为他们知道现在最要紧的是,大齐不要再出什么内乱,所以尽量不与我们的人冲突。”
“这也是我想说的,你我的奏折,若是能让大齐安稳,那我们就算立下大功,否则,大齐因此再起风波,太师做的第一件事,定然是将我等拿办,你可明白?”
礼部官员吞咽一口,出了一头冷汗,如果大宗正不提醒,他真的可能要犯错。
其实大宗正收到探子发来的消息时,开始也是一怔,本来是私底下秘密进行的,现在却成了明着知会他,让他为了大齐社稷、百姓和皇室宗亲着想,帮他们阻拦来自朝廷的明枪暗箭。
大宗正深吸一口气,看着那些消息的时候,他才能确定昌乐长公主那边定然有他们不知晓的事,至少有不少人在帮衬公主。
昌乐长公主一行人停下来,大宗正也将自己的思绪拉回。
寨子的人出现在城门口,为首的是寨子年纪大的族老,他们手中捧着一只不大的木匣子。
昌乐长公主看着那匣子,小小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