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表演这条路多些自信。
我能够感受的到,你对这个角色、对每一场戏钻研的都很深,但你缺乏一种对艺术的自信。
你应该有一种,我能够凭借表演,获得一切的信心。
没有这种信心,你的表演总是有中局限性。
虽然不耽误表演,但对你更进一步的深入角色没有好处。”
张毅谋是会调教演员的,这部戏他不用承担最主要的压力,也有了更多的精力去指导大家的表演。
于博、舒暢、杨骏逸等人都曾受过他的指点,这些指点是他们拍摄这部戏,除了名气之外最大的收获。
这不仅仅只是一场戏的经验,而是日后对于表演,对于自身事业都是一种增益。
当然,陈硕也是如此,在拍摄的时候,一直如饥似渴的学习着一切。
拍完这一场戏之后,成长的不光是杨骏逸和舒暢,收获最大的还是当属陈硕。
这场戏可谓是张毅谋手把手的在教他如何导好一场戏,从导演、从艺术呈现的角度给他树立一种电影理念。
一部电影好不好,拍的人最清楚。
就像当初张毅谋拍摄《英雄》时一般,在开拍没多久,他们就发现了故事的不足。
然而,由于当初他承载着太多的压力,一旦开拍就容不得他们再进行大幅度的修改了,只能将错就错。
当拍《十面埋伏》的时候,他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想要在前期的准备阶段尽可能的做到完善。
不过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得一直到开拍的时候,整部电影都没有彻底的定型。
甚至开拍了还出现梅彦芳差点无法参演的情况,最后参演了却又不免对剧本进行了修改。
两部戏的拍摄给了他不同的体验,也让他在其中摸索了一些经验。
商业电影需要精密的准备,但由于他本身对于艺术更加的感性,让他无法进行这样精密的准备。
就算有所准备,也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打乱计划。
等晚上回到酒店后,张毅谋和陈硕找了个地方坐下来,看着窗外的明月,心有所感的说道:“陈硕,你觉得怎样做,才是一个合格的导演?”
陈硕想了想,摇摇头道:“个人有个人的看法吧,我觉得这个事是没有一个定论的。
有的人掌控欲强,认为导演才是一部电影的灵魂,所有的演员、道具、幕后,甚至是投资人,都是他实现自身想法的工具,想要让他们严格按照自己的想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